2025年寒假期间,我校8500余名学子围绕政府见习、乡情考察、社区服务、文化宣传、网络“云实践”等主题展开了形式多样和内涵丰富的“返家乡”实践,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服务家乡,充分贡献青年力量
凝聚青春智慧,赋能家乡发展。工大青年在寒假期间通过志愿服务、科学普及、扶弱助残、文明倡导、青年突击队等方式,为乡村规划、艺术设计、文化传承等家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广泛开展生态保护、文明倡导等实践活动,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材料学院“微光递暖”实践队队员开展多岗实践,在图书馆、医院等地协助维护场地秩序,及时进行答疑解惑,在乡村为孩子们开展支教活动。自动化学院“怀青春热忱,赴家乡盛约”实践队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税镇参与党群文件整理、交通劝导、人才对接及表彰大会志愿服务等活动,于奉献中肩负青年使命。数学与统计学院“红色传承者”实践队深入革命老区桐柏,通过实地考察革命遗迹、开展线上线下宣讲活动,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推动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润人心。软件学院“情暖童心·筑梦计划”实践队联合大庆市团委、齐齐哈尔市团委等单位开展志愿助学活动,通过线下研学、线上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为西安、榆林、大庆等地的职工子女、留守儿童提供一对一助学陪伴。化学与化工学院“‘化’说年味,公益科普”实践队、管理学院“阳光同沐,携手同行”实践队、外国语学院“筑梦家园,助力家乡发展行动”实践队分别通过化学知识科普、以线上形式向乡村学生开展课业辅导、参与关爱弱势群体社区志愿活动等形式贡献青春力量。微电子学院“芯声”宣讲实践队通过开展线上理论宣讲活动、教育实验学院“忆峥嵘岁月,续时代薪火”实践队通过发掘传承少数民族革命文化等方式为家乡建设贡献智慧。

社情考察,感悟时代发展变化
聆听民声之韵,体悟发展脉搏。工大青年深入田间地头、村屯农家、特色产业基地等地进行考察交流,以青年视角了解家乡产业布局、发展规划、文化宣传,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地方农特产品、特色美食、乡村风土人情、家乡地标类文旅 IP、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正能量事迹等进行宣传推广。玛丽女王工程学院“胶东记忆——工韵流芳·醇梦起航”实践队以“文化传承+产业创新”为主线,调研百年张裕酒庄与智能化君顶酒庄,体悟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感受胶东文化在新时代的独特魅力。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丝路遗珠·物语青言”实践队开展非遗文化交流与探索,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实地记录民间艺术,参与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柔性电子研究院“柔电寻梦,振兴探路”实践队深入湖南省张家界市十八洞村,走访当地村民,与村干部和返乡创业青年深入交流,了解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航海学院“蓬莱市古船文化探究”实践队就山东省蓬莱市古船文化发展进行深入考察,努力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路径。机电学院“家乡土地种植考察”实践队就家乡农业结构及农民收入情况进行调研,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寻根溯源”实践队就家乡古诗词吟诵吟唱的历史考究与数字化保护深入探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返乡考察家乡发展变化”实践队就家乡村民集体搬迁后的生活质量开展研究,生态环境学院“草原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实践队针对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草原畜牧业发展优势和农牧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实地考察,文化遗产研究院“壁画寻迹”实践队向博物馆工作人员了解壁画保护新技术以认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各实践队充分感悟祖国发展变化,努力讲好家乡生动故事。

岗位实践,深入洞察基层治理
深入基层锤炼,磨砺过硬本领。寒假期间,工大青年们走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基层一线,承担具体政务工作,增进对国家治理体系运转逻辑和工作方式的了解,培养了政策理解能力、公共服务意识和行政管理技能。在企业实践中,学生们参与企业实际工作、了解企业文化、掌握行业动态,为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积累宝贵经验。航空学院“空天筑梦·基层惠民”实践队在西峡县五里桥镇人民政府开展岗位实习,以河南省“向基层报到”活动为平台,参与了平安建设、冬季防火宣传、乡村扶贫成果回访等基层惠民工作。电子信息学院“幸福街坊·温暖新春”实践队深入西安市新城区基层,参与社区治理,协助当地社区举办新春文化活动,打造“幸福街坊”文化品牌。计算机学院“返家乡”岗位实习实践队队员在各自家乡积极参与当地政务实践与企业实践,了解国家的治理体系运转逻辑和工作方式,积累就业就职相关经验,并为家乡注入青春活力。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问道公共政策实施,寻计基层治理创新”赴西安市莲湖区政务服务中心,调研基层政府数字政务创新情况,对“无感服务”“AI制图”等新型服务方式建言献策。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先锋·繁星耀政”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团队在西安市雁塔区税务局开展政务实践,承担服务厅流动引导、政策宣讲及市场主体巡查等工作,展现了工大青年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三航”报国,传承“总师育人文化”
坚定理想信念,失志为国铸剑。工大青年们深入挖掘“总师育人文化”内涵,结合我校学科特色创新实践,启迪创新思维。航空学院“雏鹰寰宇游,旺志苍穹舞”实践队为旺苍中学和刘瑞龙红军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多场精彩的线上航空科普课程,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航空梦”的种子。航天学院“追火箭的年轻人·飞天新征程”实践队两次前往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观礼捷龙三号遥五运载火箭、龙行二号实验箭发射任务,记录航天发展关键瞬间。动力与能源学院“秦川碧志,绿动长安”实践队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实践队就航空发动机发展、绿色能源产业以及两校的课程体系、专业政策和人才就业方面等开展交流,坚定航发报国之心。民航学院“翼启乡华”实践队深入乡村一线,调研低空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情况,推广宣传农用无人机,为乡村振兴提供相关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此外,还有一批工大学子在寒假期间返回高中母校或所在地区,为高中生开展招生宣传、经验分享等实践活动,结合在西工大的亲身经历和所感所想向学弟学妹们讲述西工大故事,帮助中学生了解大学,积极备战高考,吸引众多学生埋下“三航筑梦”的种子。
下一步,团委将切实发挥共青团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持续丰富实践育人体系,不断提升社会实践精准度和时效性。引导广大青年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砥砺报国之志,以青年视角观时代、察国情,聚青年之力创青春、助发展,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文/校团委社会实践指导中心 图/各实践队 审核/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