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快讯 >> 团学快讯 >> 正文
寒假实践风采 | 三维建模,云端 “铸剑”
发布时间:2025-02-25 作者:周智斌、摆翔宇、赵婧伊、学生三维设计协会实践队 

为了进一步推动“总师型”人才培养,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延伸至航空航天制造实践一线,这个寒假,机电学院学生三维设计协会以“用模型描绘科创梦想,以创意铸就铸剑精神”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三维构建大国重器,匠心铺就强国之路”和“三维创新筑梦强国,大国重器闪耀中华”两项线上实践活动。77名实践队员积极参与,通过三维建模、绘画设计、3D打印等技术手段,在云端平台上“铸剑”,并深入挖掘这些大国重器背后的感人铸剑故事。

一、航空篇(7件作品)

1.歼 - 36:探索六代机的建模之旅

周智斌依据网络信息对歼 - 36 进行建模。网传歼 - 36 作为六代机,具有诸多先进性能,可能改变空战格局。建模过程困难重重,但周智斌凭借专业知识和查阅资料成功完成。这不仅提升了他的软件技能,更让他体会到航空重器背后的智慧。此次实践激励他刻苦学习,未来投身航空事业,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添砖加瓦,助力更多先进战机翱翔蓝天。

2.银装素裹的雨燕游隼飞行器:仿生灵感下的航天梦童话世界

贺歆媛从隼的飞行特性获取灵感,设计雨燕游隼飞行器。其翼形模仿隼,可减少阻力、适应不同飞行状态。通过这次实践,贺歆媛深入了解仿生学在航天设计中的应用,感受到前沿技术的潜力。她借助软件优化设计,体会到航天器设计的意义。此次经历让她坚信,只要勇于探索,就能在科技领域实现梦想,未来她也将继续在航天设计道路上前行,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3.南天门计划无人机:未来空战的先锋力量

岳元哲、摆翔宇等同学完成了南天门计划无人机模型。该无人机由西工大毕业总师带队设计,在战场能执行多种任务,还可协同作战,展现我国无人机技术领先地位。同学们实践时,被科研人员的精神打动,认识到创新与围绕国家需求研究的重要性。他们决定钻研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下一代作战平台。此次实践坚定了他们投身科研的决心,他们也呼吁青年打破学科壁垒,助力大国重器发展,用青春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4.歼 - 20:建模中感悟航空强国梦

韩冬阳、王彭蕾等同学对歼-20 进行建模。歼-20 作为五代隐形战机,外形设计科技感十足且性能卓越。在建模过程中,同学们熟练掌握了 SolidWorks 软件操作,通过团队协作攻克诸多难题。他们深刻认识到歼-20 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也意识到创新对航空发展的关键作用。这次实践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未来投身航空事业,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进步不懈奋斗,助力实现航空强国梦。

5.歼 - 35:建模致敬海天守护者

李俊尧、石宇歌等同学选择对歼 -35 建模。歼-35 自亮相便备受瞩目,其先进的布局和强大的动力,使其成为捍卫海空的重要力量。建模时,飞机复杂的结构给同学们带来挑战,但最终成果让他们充满成就感。这次经历让他们深刻理解了歼-35背后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坚定了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6.运 - 20:“鲲鹏” 背后的担当

王文彬构建了运-20的精确模型。运-20作为大型战略运输机,在国防和应急救援等方面意义重大。王文彬在建模时注重还原细节,通过参数化建模展现其性能。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刻感受到 “国防精神”,领悟到西工大前辈们的奉献精神。他表示未来愿投身国防事业,像运-20一样承载使命,为守护国家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践行航空人的担当。

7.直 - 20:画笔描绘的军工传承

房诗赫以绘画形式展现直-20的风采。直-20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多用途直升机。在画作中,直-20与雄鹰呼应,背景体现我国直升机发展历程。绘画时,房诗赫被直-20的工艺震撼,体会到科研人员的付出。她意识到青年肩负的使命,在西工大文化熏陶下,她希望借助技术展现大国重器,提升自我,传承爱国精神,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接班人。

二、航天篇(4件作品)

1.天宫空间站:太空 “中国坐标” 的建模探索

张世翔、罗光军等同学运用 SolidWorks构建天宫空间站三维模型。它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成果,天和核心舱超大舱体结构、“T” 字构型设计展现了我国航天技术的突破与智慧。建模时,梦天实验舱外观建模的复杂让同学们体会到实际建造的不易,还学会了新技术。这次经历激发了他们对航天事业的热爱,立志未来为中国航天发展贡献力量。

2.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征程的建模感悟

吴定辉、陈希等同学选择天问一号建模。它由多部分装配成,展现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实力,为后续行星探测奠基。建模时面临还原结构和兼顾软件效率的难题,他们采用 “以简驭繁” 策略,突出关键部分,通过材质光影呈现外观。此次建模提升了技术能力,让他们领悟到航天工程的 “取舍” 智慧,坚定了探索航天领域的信念。

3.东风导弹:国之重器的建模与成长

楚一航、李学哲同学对东风导弹建模。东风导弹是我国战略威慑的关键力量,意义重大。建模东风导弹车时,其复杂结构考验着他们,制作渲染图也需要精细调整参数。这次建模提升了专业技能,让他们感受到我国国防装备的先进,激发了对机械设计和三维建模的兴趣,促使他们在科技与艺术融合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4.南天门计划 —— 玄女空天战机:科幻梦想的建模呈现

陈炳耀、摆翔宇等同学对 “玄女” 空天战机建模。“玄女” 是 “南天门计划” 中的科幻设定,性能强大。因战机外形复杂且缺参数,他们依靠收集资料和想象建模,过程困难重重,但成品带来了满满的成就感。此次实践提高了建模技术,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他们期望未来能为祖国发展出力。

三、航海篇(5件作品)

1.055 型驱逐舰:海上雄师的蜕变成长

敖崇昊等人负责055型驱逐舰建模。它是我国万吨级大型驱逐舰,隐身性好、火力强,代表我国海军舰艇先进水平。建模时,舰体复杂结构带来诸多难题,如曲面处理、细节构建。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攻克难关,完成高还原度模型。此次建模提升了成员技术与协作能力,坚定了他们深耕工程设计的决心。

2.093 型核潜艇:水下蛟龙的建模探索

李佳骏、李冬宇为093型核潜艇建模。该艇是我国重要战略核潜艇,具备先进技术和强大武器装备,对国防意义重大。建模让他们意识到科技对国防的重要性,计划提升软件技能,参与团队项目,未来为国防装备工作贡献力量。

3.094 型核潜艇:深海重器的不断创新

张春卢和牛玉宁对094型核潜艇建模。它由多个关键模块构成,能有效执行任务。在建模过程中,绘制复杂曲面和曲线,让他们体会到军工设计的严谨,也认识到三维建模在军事装备研发中的重要性,收获了对核潜艇设计的深刻理解。

4.航空母舰:海洋霸主的建模历练

袁伟昊等人选择航母建模。航母作为海军核心力量,结构复杂,可搭载多种舰载机,建造需多领域前沿技术。建模时,航母的复杂造型和众多零件是巨大挑战,但成员们通过不断尝试,提升了建模能力和耐心,也加深了对航母的认知。

5.四川舰(3D 打印模型):国防重器的实践致敬

饶晨昊等同学制作四川舰 3D 打印模型。建模时注重细节,力求高度还原。并利用3D打印机将模型零件打印,实现拼装。团队成员在协作中熟练掌握建模技巧,加深对国防建设的理解,激发了为祖国贡献力量的决心。

四、交通篇(1件作品

1.港珠澳大桥:海上巨龙的建模与文化传承

曹李楠、吴佳浩对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建模。这座桥兼具交通功能与文化内涵。建模过程提升了他们的技能,让他们感受到大桥的魅力与价值,坚定了用专业知识为国家建设出力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