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快讯 >> 团学快讯 >> 正文
寒假实践风采 | “领航行动”社会实践:文体小分队以创新课程点亮寒假线上课堂
发布时间:2025-02-27 作者:“文体小分队”实践队、吕柏宏、张雅婷 

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石,青少年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助力社会均衡发展、实现自我成长,寒假期间,团委校园文化活动中心“文体小分队”实践队参加了“领航行动”社会实践活动。开启了一段线上学业帮扶的旅程。

该活动以“线上素质拓展课程”和“线上一对一学业帮扶”为主要内容,旨在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和个性化的学业辅导,助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课程设计,展现三航特色

作为“领航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线上素质拓展课程”要求每支实践队结合自身特色,设计并讲授30-60分钟的线上课程。

文体小分队的队员们充分利用在团委校园文化活动中心的工作经验,将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与素质拓展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课程。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队长王垚钧以“光速之旅—穿越时空的极限”为主题,带领同学们踏上了一段充满科学与想象力的探索之旅。他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光速的三大核心问题,引发了大家对于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

队员张亚非以“宇宙大爆炸——宇宙的起源”为主题,带领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关于宇宙诞生与演化的科学探索之旅。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了宇宙大爆炸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奇点。

此外,其他队员还设计了“共和国之翼--航空知识科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航天与生活”等课程,涵盖了艺术、国防、航天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文体小分队的多元化和创新力。

精心准备,打造高质量课堂

为了确保课程质量,文体小分队的队员们在寒假期间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课程设计和PPT制作。每节课都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力求内容严谨、形式生动。

在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程中,队员陈思佳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热爱与强烈使命感,开启了一场非遗探索之旅。为确保课程内容丰富详实、引人入胜,陈思佳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深入研究各类非遗项目,还专门走访了数位非遗传承人,获取一手的传承故事与实践经验。陈思佳不仅讲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传承困境等,还通过视频演示了如何剪纸,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共和国之翼——航空知识科普”课程中,队员李嘉峻充分展现出了他在航空领域的专业素养与教学热情。为了让课程内容通俗易懂且富有吸引力,李嘉峻同学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深入研究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理解的航空知识切入点,精心筛选并整理了丰富的图文、视频资料。在介绍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历程时,李嘉峻更是将一个个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的故事娓娓道来,从早期艰难的探索阶段到如今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中国航空人不懈奋斗的精神。

这些课程不仅内容丰富,还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感。每节课都设置了问答环节和讨论环节。这种形式不仅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实践感悟:从总师文化到家国责任

通过参与“领航行动”,文体小分队的队员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更深刻体会到了社会实践的意义。

传播总师文化和家国责任,是西工大学子的使命与担当。在“领航行动”中,文体小分队的队员们就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课程里。他们通过讲述各种的故事,让学生们明白,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就像非遗传承一样,航天事业也需要一代又一代怀揣着家国情怀的人去坚守和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队长王垚钧表示:“作为一名航天学院的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将航天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孩子,我感到非常自豪。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

队员何锦宇认为:“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仅是娱乐,它还可以成为一种教育方式,帮助学生们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

总结与展望

“领航行动”不仅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服务社会的平台。文体小分队通过创新的课程设计和精心的准备,为“领航行动”增添了亮色,展现了我校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下一步,文体小分队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更多的知识和热情传递给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践行“领航”精神。

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石,青少年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助力社会均衡发展、实现自我成长,寒假期间,团委校园文化活动中心“文体小分队”实践队参加了“领航行动”社会实践活动。开启了一段线上学业帮扶的旅程。

领航行动

该活动以“线上素质拓展课程”和“线上一对一学业帮扶”为主要内容,旨在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和个性化的学业辅导,助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课程设计,展现三航特色

作为“领航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线上素质拓展课程”要求每支实践队结合自身特色,设计并讲授30-60分钟的线上课程。

文体小分队的队员们充分利用在团委校园文化活动中心的工作经验,将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与素质拓展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课程。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队长王垚钧以“光速之旅—穿越时空的极限”为主题,带领同学们踏上了一段充满科学与想象力的探索之旅。他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光速的三大核心问题,引发了大家对于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

队员张亚非以“宇宙大爆炸——宇宙的起源”为主题,带领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关于宇宙诞生与演化的科学探索之旅。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了宇宙大爆炸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奇点。

此外,其他队员还设计了“共和国之翼--航空知识科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航天与生活”等课程,涵盖了艺术、国防、航天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文体小分队的多元化和创新力。

精心准备,打造高质量课堂

为了确保课程质量,文体小分队的队员们在寒假期间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课程设计和PPT制作。每节课都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力求内容严谨、形式生动。

在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程中,队员陈思佳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热爱与强烈使命感,开启了一场非遗探索之旅。为确保课程内容丰富详实、引人入胜,陈思佳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深入研究各类非遗项目,还专门走访了数位非遗传承人,获取一手的传承故事与实践经验。陈思佳不仅讲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传承困境等,还通过视频演示了如何剪纸,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共和国之翼——航空知识科普”课程中,队员李嘉峻充分展现出了他在航空领域的专业素养与教学热情。为了让课程内容通俗易懂且富有吸引力,李嘉峻同学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深入研究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理解的航空知识切入点,精心筛选并整理了丰富的图文、视频资料。在介绍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历程时,李嘉峻更是将一个个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的故事娓娓道来,从早期艰难的探索阶段到如今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中国航空人不懈奋斗的精神。

这些课程不仅内容丰富,还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感。每节课都设置了问答环节和讨论环节。这种形式不仅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实践感悟:从总师文化到家国责任

通过参与“领航行动”,文体小分队的队员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更深刻体会到了社会实践的意义。

传播总师文化和家国责任,是西工大学子的使命与担当。在“领航行动”中,文体小分队的队员们就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课程里。他们通过讲述各种的故事,让学生们明白,在追求个人梦想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就像非遗传承一样,航天事业也需要一代又一代怀揣着家国情怀的人去坚守和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队长王垚钧表示:“作为一名航天学院的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将航天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孩子,我感到非常自豪。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

队员何锦宇认为:“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仅是娱乐,它还可以成为一种教育方式,帮助学生们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

总结与展望

“领航行动”不仅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服务社会的平台。文体小分队通过创新的课程设计和精心的准备,为“领航行动”增添了亮色,展现了我校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下一步,文体小分队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更多的知识和热情传递给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践行“领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