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校团委开设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课程在长安校区正式开课。该课程旨在以理论指导实践,锤炼我校学生志愿服务管理骨干综合素质,打造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志愿服务管理铁军,推进我校学生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首堂课程由共青团陕西省委青年社会事业部二级调研员陈晓华授课。她首先介绍了志愿服务相关概念,之后分别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次讲述志愿服务发展史,帮助课程学员系统认识志愿服务,有助于课程学员从理论出发,结合实际,对现有的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方式进行合适的调整,推动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陈晓华帮助课程学员对志愿者、义工和社工三个概念进行了区分。志愿者与义工本质相同,只在地域方面有细微差异,而社工则与前两者截然不同,是一种有报酬的职业。随后,陈晓华引经据典,以实际案例指明志愿服务互惠、互信等特点,并强调志愿服务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志愿者在服务他人的同时获得提高,增强自身社会认同感。
课堂第二部分,陈晓华着重讲述志愿服务发展史。她说到,志愿服务始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欧美西方国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进入全新时期,其理论、实践、相关法律体系进一步发展,公益志愿基金会规模进一步扩大,志愿者及志愿组织数量逐年增加,国际网络日渐完善。中国志愿服务活动始于“学雷锋”活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首次在国内提出了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的概念。一路发展至今,我国已有两亿注册志愿者,是全球注册志愿者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
对于立足于西北工业大学的青年学子,陈晓华建议同学们发散思维、发挥领导力,因地制宜开发志愿服务活动,如秦岭生态保护、乡村儿童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
此次课程为帮助我校学生骨干建立系统化的志愿服务知识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后续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校团委将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持续推进志愿服务骨干培训课程化建设,推动我校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向上、向高发展。
(校团委 审核/周凯 马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