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5年7月13日至17日,西北工业大学"追溯会师魂,共筑强国梦"社会实践队赴甘肃会宁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实地探访革命遗址、体验非遗传承、深化校地合作等多元形式,用青春脚步丈量红色土地,以创新思维激活红色基因,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塔碑铸魂:在历史现场感悟初心使命
7月13日,实践队首站抵达会宁县红军会师遗址,开启红色研学之旅。在会师纪念塔前,队员们仔细研读塔身铭文,通过影像记录等方式,深刻感悟1936年会宁会师作为长征胜利标志的重大历史价值。登上会师楼,队员们详细了解了会师期间红军在此召开会议、部署工作的具体史实,深化了对历史场景的认知。

图1实践队参观会师楼

图2实践队参观会师塔
将军碑林内,徐向前、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石碑庄严肃穆,"革命英雄主义万岁"等题字笔力千钧,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与革命情怀。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通过文物陈列、场景复原和影像资料,全方位展现长征历程的艰辛与辉煌。实践队队员陈明龙结合馆藏的草鞋等实物,向队友们讲解道:"这些简陋物品背后,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不畏艰难的精神象征。"图3实践队参观将军碑林

图4陈明龙在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为实践队员讲解长征文物
纪念馆内,实践队与一名自述参与中国第一枚导弹研发的退伍老军人进行了交流。"正是革命先辈留下的精神财富,支撑我们在数百次失败中坚守,最终实现技术突破。"老人的讲述让队员们深刻领悟到长征精神与科研报国精神的内在贯通。

图5退伍老红军给队员分享他的故事
文旅交融:在非遗民俗中传承红色基因
13日下午,实践队赴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沿按比例微缩还原的长征路线徒步研学。遵义会议旧址、强渡大渡河等场景复原景观,让队员们直观感受了长征历程的波澜壮阔。
景园山顶文化广场上,安万秦腔剧团正在上演主题剧目,高亢激昂的唱腔与群众的热烈掌声交织,展现出剧团在基层的旺盛生命力。在与剧团总导演孙伟华的访谈中,其介绍:"我们始终坚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创作理念。"据了解,剧团正筹备创排以会宁会师为背景的新剧目,计划将红色历史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让革命故事在舞台上焕发新生。

图6实践队与剧团总导演孙伟华先生交流

图7实践队与剧团总导演孙伟华先生合影
14日上午,实践队走进红军村,与景区工作人员深入交流村庄历史沿革与红色资源开发规划。"我们通过打造民俗体验等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长征精神,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转化。"工作人员的介绍为队员们设计红色旅游路线提供了实践依据。

图8实践队参观红军村

图10实践队与红军村工作人员合影
当日下午,实践队赴会宁县文化馆,在非遗展厅系统参观当地文化作品。在两位市级剪纸非遗传承人曹海仁、王新胜的指导下,队员们亲手体验创作剪纸作品。"每一刀都要稳准,正如红军当年步步为营的坚守。"传承人一语双关的教导让队员们深受启发。随后观赏的皮影戏《大梁墩》,通过光影艺术再现革命场景,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非遗文化承载红色记忆的独特价值。

图11实践队参观非遗展馆
遗址寻踪:在乡村振兴中续写长征新篇
7月15日,实践队前往大墩梁革命遗址,在战壕遗迹与烈士纪念碑前深切缅怀革命先烈。队员们在纪念碑前鞠躬致敬,感悟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崇高精神。

图12实践队在烈士纪念碑前向烈士鞠躬致敬
下午,实践队在大墩村村委会与村支书魏太平座谈。书记详细讲述了大墩梁战斗的历史背景与先烈事迹,并介绍村庄依托红色资源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我们守着红色家底,更要让长征精神成为发展动力。"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就红色文旅数字化宣传等提出建议,助力村庄发展。

图13实践队同大墩村村支书开展座谈交流
7月16日上午,会宁县博物馆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实践队与博物馆签署合作协议,计划通过文创开发、数字化保护等方式助力文物活化传承。活动吸引当地电视台采访,队员们向镜头介绍实践成果,助力会宁红色文化走向更广阔舞台。

图14双方代表进行揭牌仪式并合影留念
当日下午,实践队与天水师范大学实践队开展交流座谈,围绕"红色文化传承路径""实践育人创新模式"等议题深入探讨,形成跨校协同传承红色基因的共识。

图15天水师范大学实践队与西北工业大学实践队深入交流
薪火相传:在创新实践中彰显青年担当
7月17日,实践队赴靖远县东关村开展支教活动。队员们结合西北工业大学学科特色,为当地儿童带来航空航天科普讲座,将"两弹一星"精神与航天强国战略融入教学,用通俗的语言讲述总师精神,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探索热情与爱国情怀。

图16实践队给孩子们授课

图17实践队与孩子们一起放飞机
实践期间,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取得系列务实成果:设计的三款红色文创产品赠与会宁县文化馆,达成长期文创合作意向;与市级剪纸非遗传承人敲定合作,计划共同开发系列红色主题剪纸作品;开发"会宁长征华容道"小程序以会宁景观为底色,参与量突破千余人次;结合调研成果设计3条红色旅游路线,为当地文旅发展提供参考;每日剪辑的红色宣传视频通过网络平台和地方媒体传播,有效提升会宁红色文化知名度。

图18实践队设计的三款文创产品

图19实践队开发的"会宁长征华容道"小程序
此次会宁之行让实践队员深刻领悟到,长征精神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是激励前行的精神动力。队员们将持续通过文创开发、数字化传播等方式,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青年中代代相传,用青春力量为红色文化传承贡献智慧。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正以实际行动,在传承红色基因的新长征路上续写青春华章。
(文字/“追溯会师魂,共筑强国梦”社会实践队
图片/“追溯会师魂,共筑强国梦”社会实践队
审稿/王晓迪、程姣姣
审核/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