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访非遗文化,寻传承真谛 ——西北工业大学“艺遗生辉”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2-07-01 作者:张俊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传承非遗文化可以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传承非遗,以美育人可以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认同感、自豪感,形成健康的主流价值观,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通过非遗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功能。

2022年6月29日,西北工业大学“艺遗生辉”实践队如期开展了第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早8点30分同学们集合之后兵分两路进行实践——其中一路为3名同学和1名老师一同前往花馍传承人田芳梅老师的住所进行了为期40分钟采访并认真研学了复杂的制作过程,另一路共9名同学经过40分钟的车程到达耀州窑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认真地聆听了讲解员的介绍。

在短暂休整后,同学们于13点50分在“王家瓷坊”牌匾前成功汇合,一起与瓷坊第六代传承人王战军先生进行了短暂交流。期间王老师为我们仔细地讲述了耀州瓷的发展历程并为我们演示了神奇的“公道杯”“阴阳壶”“凤鸣壶”“倒灌壶”的使用方法,同学们不禁为之喝彩,然后同学们一同参观了王家瓷坊的造瓷工作场所,被匠人们精湛的手艺所折服。

之后前往了“北方青器耀州窑”对传承人李和平先生进行了长达1个小时的采访,李先生指出“不论学习任何东西,方法、技巧都是很重要的,把方法技巧掌握了,干什么都会容易”,同时提到“我很高兴见到你们,你们现在很年轻,正是学习的时候,我很向往学习的时光,你们年轻有为,把握这个时光,不要虚度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呐”对我们抱以了殷切的希望,也指出了“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的现状,提出“提高耀州窑的地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方式。

随后,实践队再派出4人前往八大院对葫芦雕刻手艺传承人孟晋师傅进行了访谈,了解到“现在学葫芦的人也没有多少,就八九个人吧,效果基本不大,而且个人发展起来会很困难”的现状和其“想把葫芦这个‘灶’做大一些,做成一个大产业,带动大家一同富裕”的淳朴愿望,以及其对“把不同的文化融合起来去做文创产品,同时将葫芦的传统作用和当代社会的需求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创新融合,才有可能是现在的出路”的创新性思考。

只有真正纯粹地考虑如何将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如何做出创新与融合、如何将传统手艺与时代相结合,才能真正将非遗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为更多人所知。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强大的内在动力。

(航空学院 文/张俊杰 图/张俊杰 审核/宣建林 李祖鑫 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