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西北工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探秘河北乡村振兴,解码“明日昭昭”
发布时间:2025-02-17 作者: 

2025年1月,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张羽锋、温通达、周世涵三名同学组建“明日昭昭——探求河北乡村振兴奥秘”社会实践队,深入河北省安平县开展实践调研,他们结合工程学科背景,从企业合作、文旅融合、农业现代化三个维度切入,解码乡村振兴的“安平经验”,并提出青年视角的创新思路。

国际品牌走进乡村建设:乳业龙头促进乡村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三位同学首先走访了安平县金可奥奶粉店。作为奶粉知名品牌,金可奥通过与当地代理商合作,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乳制品,还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企业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增长。

从书店到文化街:打通乡村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安平县新华书店的走访体验令学生们印象深刻。该书店年均为当地小学配送教材1.2万册,并举办“乡村读书节”“亲子共读”等活动40余场,覆盖学生5000余人次。与之相邻的二道街文化街区,则通过非遗展示、民俗表演等形式吸引各地游客,年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收入增长15%。

“以前孩子周末只能玩手机,现在书店活动成了全家必选的打卡项目。”一名家长感慨道。实践队认为,这种“文化+经济”双驱动模式,为乡村留住了人气,也留住了乡愁。

政策赋能:“美丽乡村”背后的精准落地

在安平县农业农村局,实践队了解到政府通过三大举措推动乡村振兴:一是技术下沉:年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50场,覆盖80%以上农户;二是农机补贴:累计发放补贴200万元,推动机械化率提升至75%;三是基建升级:投入1200万元用于改造乡村道路、污水处理设施。“政策要与企业、农民需求精准对接,才能实现‘1+1>2’的效果”,学生周世涵在调研笔记中写道。

青年行动:从实践到建言,让“种子”扎根乡村

调研结束后,实践队结合所学所思向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提出“数字化农业管理平台搭建”“文旅IP品牌孵化”等建设方案。学生张羽锋表示:“乡村振兴不是‘纸上蓝图’,而是需要青年用脚步丈量、用专业赋能。我们愿做一颗种子,在社会实践中扎根生长。”明日昭昭,乡村振兴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 文/张羽锋 温通达 图/周世涵 审核|程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