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夏访兵工厂,追寻赤子心
发布时间:2021-08-18 作者:黄欣宇 

七月中气后,金与火交争。骄阳似火、蝉鸣阵阵,航空学院和就业指导中心“寻工大烙印,与军工同发展”联合实践队在郭亚洲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山城重庆,旨在了解我国军工企业的发展现状、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探寻西工大精神在校园生活外的延续。

筚路蓝缕启山林,弦歌不止日日新

7月27日,实践队一行人的第一站是长安望江工业。首先,实践队参观了各生产车间。带队人员依次详细介绍了各武器装备生产线,并对队员们踊跃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一行人参观了企业的展览馆,从李鸿章在1862年创办的首个西洋式兵工厂——上海洋炮局,到抗日战争中的第二十一兵工厂,再到如今蓬勃发展的长安望江;从晚清抗击外敌,到抗日战争迁往重庆担起大任,再到响应“军民结合”生产汽车;从百年前仿制“马克沁”枪,到为抗战提供60%的武器弹药,再到如今的“做强一体,做大两翼”,在历史的沧海桑田中,在时代的滚滚前行下,我们读到的是长安望江工业在百余年发展中写下的恢弘巨著。前人的坚守灌注厚实的基础,后人的创新抒写卓越的辉煌。

接着,实践队员们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领导人员及西工大校友进行了访谈。访谈中,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张永波再次详细介绍了长安工业,介绍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愿景,并就引进人才问题与实践队成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希望加强合作,尽可能提高企业在高校中的知名度。校友平茜茜则深情回顾了她在校学习时的点点滴滴,她认为,“公诚勇毅,三实一新“的校训校风是她后来工作中最大的裨益。最后她寄语工大学子: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不负人民期望,不负时代所托。

铭记恩情存如血,吃水不忘挖井人

27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位于原建设工业所在地的建川博物馆。在参观中,见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影像资料。它们铭刻着晚清社会的无力与志士的呐喊,折射着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的苦难与不屈,加深了我们对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深重苦难的认识,理解了强大国防的重要性。

前辈的枪支还渗发着坚韧和毅力的气息,墙上的“死字旗”仍旧裹挟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使命,遇难同胞的照片依旧哀戚着民族内心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带队老师郭亚洲告诫同学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绝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要时刻警钟长鸣,为建设世界一流国防不懈奋斗。

大国重器扩眼界,朔风千里破空临

7月28日,实践队来到建设工业集团公司进行参观考察。首先在公司展览馆,杨炫解说员为我们详细解说了建设工业的发展历程。建设工业前身为湖北枪炮局,有着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现为亚洲最大的枪械制造企业。随后,杨炫带领我们观看了许多的枪支模型,解说了各种枪械的相关知识。

随后,在刘玉杰指导员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参观了安防公司,了解民用枪械知识,并体验了虚拟的枪支射击。紧接着,我们参观了公司的配件生产厂房,更直观地了解了枪支零件尤其是枪管的生产流程及制作工艺。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基本实现自动化,大幅提高效率和安全性。此后,在装配车间,技术人员细致讲解了枪支的组成,我们了解了现代化枪械生产模式,对枪支的使用和保管有了基本的认识。随后,队员来到安全体验中心体验了加固鞋等防护器材的使用,提高了安全意识。

下午两点,实践队员们来到会议室,人力资源部李小刚副部长播放了公司宣传片,讲述百年建设故事。研发人员介绍了公司主要产品,展望军民融合前景表示建设工业将会努力朝体系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自动化、材料、机械等领域渴望更多人才的加入。负责人表示,建设工业将会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需要更多地与西工大这样优秀的国防院校开展人才和项目合作。其后,双方进行了愉快的交流,公司技术骨干就同学们相关疑问做出了详细的解答,并与带队老师就可能重合的研究领域及企业的人才补充做了沟通。最后,双方一致认为,校企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既开拓在校大学生的眼界与胸怀,助力素质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又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结语

实践之旅结束了,伴随着惊奇,承载着记忆。感念于无数前辈的砥砺奋斗,感慨于当今弄潮儿的赓续前行,感动于中国发展的蓬勃伟力,我们新的一代,当接好时代的接力棒,继承工大的烙印,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披荆斩棘,阔步向前!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 图片/刘超伦 修订/汪俊霖 审核/赵超 郭亚洲 汪俊霖 凡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