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外国语学院“忆百年峥嵘岁月,传东北抗联精神”实践队赴哈尔滨市开展红色实践调研
发布时间:2021-08-18 作者:王艺霏 孔云逸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队的9名师生于7月上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东北抗联精神的探究之旅。

(图:实践队员抵达哈尔滨时在酒店门口的合影)

一、参观博物馆和纪念馆

了解东北抗联精神,离不开对抗联遗迹、遗址的追寻。7月7日到10日,实践队的同学们先后参观了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哈尔滨烈士陵园等多处红色景点,参观并学习了馆内收藏的历史照片和遗物,了解了中共党员赵一曼、杨靖宇等人的抗日故事,被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畏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

(图:实践队员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学习烈士事迹)

(图:实践队员在东北烈士纪念馆了解抗日遗物)

(图:哈尔滨烈士陵园)

二、问卷与采访

为了使此次的实践更有针对性和代入感,7月11日到12日,实践队的同学们就“关于东北抗联精神如何传承”这一主题采访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何家旭老师。此外,同学们专门设计了关于群众对抗联精神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在各红色纪念馆内随机发放、采访游客,最终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09份。问卷结果显示,群众对东北抗联精神了解程度普遍不够,以青少年群体尤为突出,他们中大多甚至无法说出两到三个东北抗联烈士的名字。

针对这一现象,实践队于7月13日采访了佳木斯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佳木斯市志》主编富宏博先生。富先生说:“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崇尚明星,诋毁英雄,我们必须要将共产党人走过的光辉道路和积淀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新时代的年轻人树立一个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东北抗联精神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图:实践队员采访富先生)

三、录制视频

实践接近尾声时,同学们还身体力行,通过自己担任主讲人并录制视频的方式制作了东北抗联的小故事合集。其中,外国语学院的王艺霏同学还用英语编写并讲述了赵一曼的故事。视频已在外国语学院公众号“外语微世界”及其他媒体平台推送。

(图:“东北抗联解读一”视频截图)

(图:“东北抗联解读二”视频截图)

志士惜日短,奋斗路正长。当下,战争的硝烟已然散去,可是,那些顽强拼搏乃至牺牲在东北战场上的革命志士们,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却永远不会褪色。在这个新时代,我们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更需要接过革命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传承好、发扬好东北抗联精神,继续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绚丽篇章。

(图片/倪子淇 审核/高敏 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