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的任务。将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是可行的,因为二者都属于素质教育,旨在激发学生个性和推动全面发展。融合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改革和教育工作符合时代要求的重要举措。要明确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最终目标,重点是培养思维开拓、敢于创新的新时代人才。整合思政教学资源,将思政教育因素融入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要始终把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本质,引领双创价值取向,实现思政课程的系统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要紧密结合学习、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高校应将学生的真正需求放在首位,明确学生的未来发展途径,始终以“以人为本”为教育的出发点。融合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是提升质量、推进公平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关键。
关键词:双创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致力于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当前,时代赋予“创新创业”全新的战略定位,党和国家对“双创”予以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二〇一三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的贺信》中强调“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正因如此,将“双创”融入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新型人才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目标。回归教育本质,将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也具有高度可行性。区别于专业知识,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同属素质教育,意在激发学生个性,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二者在教学宗旨和教学内容上都存在着一致性。通过将思政元素纳入“双创”教育课程,有助于学生塑造正确的“双创”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亦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课程中蕴含的企业家精神,以及以改革与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隐性思想政治德育元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思想境界。综上所述,坚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德育的协同融合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和社会教育意义,是时代要求,必然趋势。
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导,明确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及全球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新兴技术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也逐渐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发展国家的基础保障。同时,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不仅是开拓高校人才全新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巧妙融合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进行学校思想政治改革,确保学校教育工作符合时代和国家建设要求的重要举措。要明晰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我们就要回答好“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如何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将厘清建设思路,精准定位教育目标作为重中之重。以培养思维开拓敢打敢拼的新时代人才为聚力点,以师资力量建设与系统课程搭建为主要着力点,确保双创课程的思政建设,提升人才培养的体系化与精确度。第二,整合现有思政教学资源,聚焦学生“双创观”培育的现实需要,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行动。最后,要时刻把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本质,着眼于双创价值取向的引领,实现课程的思政系统化建设,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真正实现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协同培养,大学必须贯穿价值营造的主线,塑造学生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学习、观察、实践和思考,把握好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把握社会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培养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
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市场主体的真正期待,做到教育与现实需求不断接轨。经过近些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扎实基础,并且具备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与市场对于同质化,单一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减少。加之新冠疫情的冲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作为市场重要主体之一,对于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期待,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站位,创新型人才成为市场的真正需求。将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培养体系有助于我国高校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以达到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的最终目标。各高校需强化当前思政教学的创新力度,不应局限于创新创业的理论范式,更应从双创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在思政课程与时俱进地加入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将与创业有关的意识、精神和品质具象化,以激发学生兴趣。另外,还应特别注意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选择与就业实际关系密切的教学内容,发挥思政教学对学生创新创业的作用,充分做到“专业为立身之本、创新为活力之源、思政为奋进之力”,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三观价值塑造以及双创能力培养的有机互动。
坚持把学生的真正需要放在首位,明确学生的未来发展途径,将“以人为本”始终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爆炸时代早已来临,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信息获取成本大幅降低。这也倒逼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生巨大改变,传统的思想与教学方式已不适合当今学生的教育。思政教育也应注重实效性,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丰富课程形式,把学生需要放在开展教育的首位,创造适合新时代学生思想特性的教育体系。同时,面对逐渐增大的就业压力,高校也应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愿给予关怀。对思政与双创教育的思考不应只停留于教学目标、价值、内容、形式等方面,更要深入思考思政与双创教育融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让实践活动在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也要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去。高校应考虑到学生就业的现实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创新竞赛,真正投入创新创业活动,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有效互动中促进思政与双创教育有效融合。高校教师可以针对双创项目特点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借助双创教育助力学生形成创业精神与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群体的创业能力与潜力;同时,不断挖掘蕴含于创新创业实践中的思政元素,以家国情怀为激励点,培养大学生群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勇作为、敢担当的主人公意识。
高校一直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战场,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在国家积极开展“创新驱动”战略方针的背景下,坚持高校双创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融合是必然趋势,也是打好提升质量、推进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攻坚战的关键。我们应高度重视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面向国家战略,把握社会需要,尊重学生需求,从宏观上厘清课程建设思路,敢于推动格局性变化的前沿性改革,建设与时俱进的系统化课程;从中观上,我们要重视企业真正的人才需求,提高学生原始创新能力,注重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推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打破专业知识,创新创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壁垒;从微观上,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对于未来规划的实际需求,在实践中构建学生能力模型,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高校要始终坚持以培养坚持中国特色、坚持面向未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创新型人才为己任,不断推动高等教育进行“质量革命”。
参考文献:
[1] 温雷雷.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程耦合机制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1(24):53-57.
[2] 张国良.大学生“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J].轻工科技,2020,36(08):170-171+174.
[3] 吴琼,李华.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30):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