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寄语青年一代。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中国梦要靠我们每个人的不懈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许多青年学子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追寻党史百年红色记忆。在陕西,有一个地方,提起它便心生向往,那便是——延安;以及那和延安紧密联系的伟大精神——延安精神。
红色十三年,那是激荡着理想主义情怀的革命圣地。延安作为党中央在1935年至1948年的所在地,在中国革命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三年中,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全党全军在思想上和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十三年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被坚决贯彻,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的步伐愈发坚定;十三年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共产党走向胜利的民心密码;十三年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让共产党人面对未来更加坚定从容。可以说延安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最好的教育基地。
在杨家岭七大的礼堂里,24面象征风雨历程的党旗庄严肃穆,三角形的木架象征胜利的符号,“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标语振奋人心,在中共中央社会部旧址的小院内,去聆听前辈现场讲授“白求恩故事”,仿佛真的可以透过时空看到弥留之际白求恩给聂荣臻写信颤抖的双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让人不禁热泪盈眶。
倘若你去一趟那里,最深刻印象的,一定会有在南泥湾大生产纪念碑前那广袤无垠的水田。在战争年代,面对敌人的封锁,地广人稀的陕甘宁边区,面临缺食无衣、捉襟见肘的困难局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筑牢了革命的物质基础,形成了立党立国的精神支柱。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用实际行动讲述了一个又一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动人故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方面。
正如二〇二一年的四月十七号,这是一个让全国航空人都很激动、感动、并为之深受撼动的日子。1951年的四月十七号,《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出生证”。到今年,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整整70周年。同日,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在京召开,看到西工大杰出校友受到表彰,便会让人想起轰轰烈烈的“航空四君子”上书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奉行“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逻辑,我国航空工业发展陷入停滞。1986年,为使民航飞机尽早国产化,西工大季文美先生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沈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张阿舟、航空工业部飞机局局长胡溪涛,联名起草《千方百计尽早提供和使用国产干线飞机》,上书邓小平同志,共同建议国家汇聚力量发展自己的干线飞机。于是,从无到有,从买到仿,从拼到造,从小到大,中国人有了自己的C919、ARJ21乃至运-20等国之重器。
对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的传承接力后来也体现在一代代西工大人扎根西部、献身国防,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重点参与大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等10个国家重大专项的论证及科研攻关。国庆70周年阅兵中,西工大无人机再次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每观至此,热血沸腾,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决心更加坚定。
薪火代相传,新时代青年用行动传递信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世界上千千万万的青年人,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树起一面面旗帜,建起一座座灯塔,创造一个个奇迹,有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
疫情期间,工大学子积极加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同时,21期线上的中文宣讲为四省五地多民族中小学生普及教育,将学习、生活、防疫等知识输送到大山深处,为山区少年的健康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将“智志双扶”事业落实到山区的“最后一公里”。与此同时,为3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开展数期英文线上宣讲,在国际社会上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百年智慧结晶、百年辉煌成就,是给予我们青年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我们的行动去学深、讲好、悟明党史,从党的不平凡历程当中汲取精神力量,让其绽放新的时代光芒,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明日之我,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当以践行青年使命为己任,为时代扬帆,为国家筑梦,不负青春之名。时值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时期,我辈青年当矢志不渝,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以行动践行担当与责任,用奉献传递蓬勃与坚韧!
(校团委 审核/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