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学院风采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风采 | 青旌敦煌展风采,文化传承筑认同(三)
发布时间:2025-07-16 作者: 

为深度挖掘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精心组建了“青旌向敦煌,同心筑边疆”社会实践队,由材料学院教授刘旭庆、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孙小迪共同规划设计了艺术科技与文化传承融合主题的社会实践路线。此次实践,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回望,更是对新时代美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次生动社会实践。

莫高窟被誉为“沙漠中的艺术宝库”,现存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记录了一千多年来佛教艺术的发展与多民族文化的交流。6月27日下午,实践队走进敦煌莫高窟,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实践队重点参观了第98窟、第130窟、第138窟和第148窟。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驻足凝视着斑驳的壁画,从飞天飘逸的衣袂到菩萨庄严的宝冠,从供养人画像的服饰特征到建筑装饰的纹样变化,每一处细节都让同学们惊叹不已。通过讲解员对这些艺术元素的生动解读,队员们认识到,莫高窟不仅是佛教艺术的殿堂,更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汉、吐蕃、回鹘、粟特等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结晶。

此外,在后续参观过程中,队员们注意到,莫高窟壁画中既有中原风格的飞天形象,又融合了西域特色的装饰纹样,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同学们了解到中原风格的飞天,其轻盈飘逸的姿态,反映了中原文化对灵动、自由的追求;而西域特色的装饰纹样,那些繁复且充满异域风情的图案,则带来了神秘与热烈的气息。两者相得益彰,让莫高窟壁画成为了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典范。如敦煌研究院专家所言:“莫高窟壁画记录着文化交流,中原飞天轻盈灵动,西域纹样神秘热烈,是多元文化共生典范。”敦煌处丝路要道,画师融二者,中原线条与西域色彩结合,不同民族文化于此相互影响,彼此成就。

通过这次实践,队员们深刻意识到:敦煌文化验证着千年的文化交融,蕴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密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青年当传承敦煌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书写新时代的文明华章。

(文案/秦沛、张子瑜

图片/“青旌向敦煌”实践队

审核/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