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挖掘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精心组建了“青旌向敦煌,同心筑边疆”社会实践队,由材料学院教授刘旭庆、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孙小迪共同规划设计了艺术科技与文化传承融合主题的社会实践路线。此次实践,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回望,更是对新时代美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次生动社会实践。
6月26日上午,实践队走进敦煌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文化与历史的深度探寻之旅。参观敦煌博物馆内的浮雕,“华戎交汇的都市”标题映入眼帘,队员们仿佛穿越千年,见证了敦煌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辉煌。参观过程中,从汉代简牍到唐代丝绸,从魏晋乐谱到西夏文书,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敦煌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体现,是各民族交流交融的结晶。


6月26日上午,实践队来到敦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在非遗瑰宝中体味多元文化的汇合交融,领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底蕴。敦煌舞、敦煌彩塑、曲子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敦煌民间,由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保留西域样式的同时,既吸收了古印度、中亚各地风格,又融合中原之美,沉淀为独树一帜的艺术瑰宝。其间闪烁的多种文化元素串联起丝绸之路的繁华记忆,让队员们认识到丝绸之路要塞之地的文化美与民族美。

通过此次参观,团队队员深刻感受到了勤劳、朴实的敦煌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民族交融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这些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都是历代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同时团队成员也意识到非遗保护需多管齐下,不仅需要政府完善法规、加大资金投入,传承者坚守技艺,收徒传艺,更需要社会通过博物馆、非遗工坊等载体展示传播,让公众走进非遗,自主增强保护意识,共同让非遗在当代焕发新生。
此次活动不仅是西工大学子对敦煌文化的致敬,更是践行文化传承使命的生动实践。队员们在参观中切身感受到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刻领悟到其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体现和各民族交流交融的结晶。大家纷纷表示,敦煌之行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思想洗礼,要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传承文化,凝聚力量,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案/张昊 雷雅舒
图片/“青旌向敦煌”实践队
审核/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