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重要回信精神,7月21日至27日,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文化润疆,生态焕新”社会实践队踏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的土地,开展为期八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力量为边疆发展添砖加瓦。

西部志愿:汇聚青春光芒,绽放边疆之花
6月底,实践先行团队率先抵达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与在此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展开深度交流,在交流中感悟扎根边疆的初心与坚守的力量。志愿者们将回信精神深度融入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分享父母护边的动人故事,让爱国热情在孩子们心中熊熊燃烧,促使回信精神在校园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实践队员深受感染,对爱国精神的传承意义、奉献的真谛有更深刻的理解,从志愿者身上汲取到了坚守与担当的力量,明晰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坚定了“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的青春誓言。
支教课堂:播撒知识火种,点亮梦想之光
7月22日,实践队受邀参与“大国边疆 青春聚力”阿图什市 2025 年大学生暑期 “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与各地返乡大学生交流分享,明确实践目标。在阿图什市团委带领下,队员们参观克州博物馆,深刻领略克州悠久历史文化,也为后续支教活动积累了文化素材。

7月22日至24日,实践队深入哈拉峻乡开展支教课程,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了知识与欢乐,助力乡村教育发展。实践队以趣味方式开启课堂,从人体器官模型拼装、捏泥手工小课堂、“水火箭”制作活动到航海知识科普、牙齿生命健康、扎染非遗手工课程等素质拓展课程,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向往,在他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非遗传承:汲取文化养分,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期间,实践队对阿图什的非遗文化与传统习俗进行深入探寻,为传承和弘扬当地非遗文化贡献青年力量。7月21日,实践队走进阿孜汗无花果民俗文化园、馕文化街区、刺绣工坊实地考察,感受新疆传统美食背后的文化底蕴,聆听非遗传承人故事,深刻理解文化传承的责任。7月24日,实践队前往哈拉峻乡非遗文化馆,实地感受训鹰、叼羊、玛纳斯等独特习俗。
致敬英雄:感悟戍边精神,筑牢信仰之基
7月24日,队员们参访哈拉峻乡护边战士展览墙和龙山守望台,“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的誓言深深震撼着队员们的心灵。护边员们朴实的话语“守护边疆是我们的责任,只要能让祖国的边疆安定,再苦再累也值得”,让队员们深受感动,进一步增强了家国情怀和责任感。
此次新疆实践中,实践队员用脚步丈量的不仅是地理距离,更在文化浸润与生态守护的行动中,刻下工大青年扎根西部的生动注脚。以实践书写的青春答卷,既是对“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誓言的践行,更预示着无数青年接续奋斗的开始——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持续绽放,让赤诚之心永远与边疆发展同频共振。
(文字/吕佳航 周 蕾
图片/张艺嫦 穆易欣 阿英·玉洁
审核/程 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