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学院风采 >> 正文
润疆传文脉|青春在新疆喀什绽放生态文化繁花
发布时间:2025-08-07 作者: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文化强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脉搏,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文化润疆,生态焕新”实践队于7月25日至27日在毕加龙老师带领下,深入新疆喀什地区及麦盖提县,开展了一场文化探寻与生态守护并重的社会实践,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丝路古韵映今辉,历史长河寻根脉

7月25日下午,实践队走进承载着本地历史记忆的喀什博物馆,探寻丝路文明。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是丝路文明与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者,从先秦文明的曙光到丝路商贸的繁荣,再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家国情怀,处处彰显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文化基因。此次博物馆之行,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寻根,更是一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体悟,坚定了队员们传承文明、守护家园的信念。

古城新姿展风情,民族团结谱新篇

7月26日上午,实践队前往喀什古城观看开城仪式:历史人物“穿越”时空,讲述丝路故事;胡旋舞与龟兹乐舞交相辉映,展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在《相约来喀什》的悠扬旋律中,舞者与观众的互动传递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与力量。漫步古城,土木屋舍的雕花、街巷间的手工艺品、烤馕坑的麦香……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高台民居藏非遗,文脉相承续辉煌

7月26日下午,实践队走进高台民居的黄土街巷,实地探访“活着的非遗博物馆”。土黄色的夯土建筑、精美的彩绘与雕刻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历史与文化,也蕴含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情感,讲述着本民族的丰富故事。队员们深入调研土陶制作、木雕烫画等非遗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为后续实践活动积累素材。

当晚,实践队员们在高台民居观赏当地特色十二木卡姆音乐舞剧《萨塔尔的琴弦》,乐师指尖在都塔尔、热瓦甫等乐器上翻飞,舞者身着艾德莱斯绸裙,身姿灵动,将维吾尔族舞蹈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非遗在当代舞台上的灵动生长。

麦盖提治沙志,绿动未来映初心

7月27日,实践队奔赴麦盖提县,学习防沙治沙的先进经验。在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一望无际的林海阻挡了风沙的侵袭。工作人员向实践队详细介绍了防沙治沙的方法与经验,强调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及志愿治沙团队的团结协作与不懈努力。每年春秋两季,近30万人次参与治沙,共同创造了“沙退绿进”的奇迹。这片林海不仅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代代接力坚守的见证。

此次新疆喀什之行,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探寻与生态的守护,更是一次青春的接力与梦想的启航。历史告诉我们从何处来,文化告诉我们为何坚守,生态则启示我们该向何处去。无论是文物、风情、非遗还是绿意,都是这片土地上“传承”与“担当”的生动体现。守护它们,便是守护文明的根、团结的魂、未来的路。“文化润疆,生态焕新”实践队青年学子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在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文字/朱芮仪 张艺嫦 周 蕾

图片/张艺嫦 穆易欣 阿英·玉洁

审核/程 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