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西北工业大学“问道黔东南,筑梦兴村路”实践队前往了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与羊桥乡姚寨,对两地的农业发展模式进行调研。
同学们首先走进了周坪村。周坪坝区是岑巩县杂交水稻制种核心种植区,具有四十多年杂交水稻制种的经验,也是“稻菜轮作”的主要基地之一。在周坪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实践队员们参观了百余亩稻田,对水稻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还采访了正在田间进行日常监测的技术人员,询问了杂交水稻制种的相关问题,并且深入了解了稻田养鱼的科学知识。在周坪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同学们与当地的政府干部和前来办事的村民进行了交流,对当地扶民助民惠民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下午,实践队来到姚寨村一探油茶与黄精套种的经验。自2012年建立油茶种养殖合作社起,油茶种植事业便在姚寨村逐渐壮大。此外,羊桥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油茶林下套种中药材黄精,结合“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铺开了乡村振兴的画卷。在“林下黄精”种植基地,实践队员们跟随着该地村干刘书记一路看一路问,在加深对该模式理解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与见解,积极汲取相关专业知识。


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在一整天的探访之旅中,他们不仅目睹了杂交水稻田绿意迎面之景,也领略了油茶树漫山、黄精铺地之象,实在是收获满满。“山上光秃秃,幸福望到头。十年九年干,旱涝两头愁……”,以前的荒坡秃坡已然遍布良田绿树。岑巩县这两种农业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探索出了成功之路。实践队也将以此为起点,在接下来的旅程中积极结合岑巩县其他农业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探寻生态农业发展的可行路径。
(外国语学院 文/廖志良 图/郭文泰 审核/马颖 蒲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