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针落鸟惊,绣尽山河——“探姑苏旧忆,扬非遗新风”实践队对话苏绣传承人卢建英老师
发布时间:2023-07-25 作者:李佳骏 王璎珞 

7月10日下午,伴着夏日微风,机电学院“探姑苏旧忆,扬非遗新风”实践队来到平江路10号。青砖、黛瓦、红墙仿佛让人穿越回前朝时光。雕花窗下,身着旗袍的卢建英正以针做笔、以线为墨,在素净的绢布上“绘”一副富有韵味的古画。

卢建英老师是苏州市苏绣技艺非遗传承人,在仿古绣画领域颇有建树。她的作品曾获多项国家级奖项,其中《韩熙载夜宴图》和《旧京风情》成为仅有的两幅获准进入国际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主会场展示的刺绣作品。

1FC5E

说到和苏绣的渊源,卢建英直言是因为热爱。卢老师的家里是苏绣世家,苏绣的技艺传到她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耳濡目染之下,从七八岁起,卢建英就开始在母亲和奶奶的工架上,学习劈线、穿针等苏绣基本技艺。一九八九年进入仿古绣画领域之后,卢建英从心底感受到了美学的深奥,并深深爱上了苏绣这种艺术形式。“我痴迷于仿古绣画,因为我觉得它是一种综合了中国艺术美学几乎所有类别的一种艺术载体,你可以从这样的过程中进行穿越历史的文化交流。”到今天,这种痴迷已经延续了整整三十五年。

“仿古绣画是对古画的模仿,但它又不单单是对古画的模仿。”在卢老师看来,通过苏绣将古画进行二次创作,所表现出的效果截然不同。“苏绣让古画更有温度”,她对实践队员们如是说到。通过对蚕丝线等辅助材料的运用,苏绣表现出的古画更加立体,能给观者带来更为舒适的审美享受。

1333B

当采访者问及学习苏绣的难点时,卢建英说,“单纯地去绣一个物品的形状并不难,但是真正的那难点在于将作品绣得完美。比方说一只鸟,你如何通过对针法的运用,色彩的把握来展示出它姿态的灵动,羽毛的蓬松,将它刻画的惟妙惟肖,这才是学习苏绣的难点。”

如何推动传统技艺传承和发展是每个非遗传承人要面临的问题。在卢建英看来,苏绣的发展方向,主要为两种——纯艺术化,生活化。走纯艺术化道路,将作品做到极致,让苏绣以艺术品的形象展示给世界;走生活化道路,让苏绣出现在百姓的手中、家中,像是目前针对苏绣开发出的的文创产品,都是苏绣生化活化的尝试。

对想接触苏绣的年轻人,卢建英也给出了她的建议:“苏绣需要极大的耐性,在嘈杂的社会环境中以一个恬淡的心态去了解、学习苏绣,这是年轻人学习苏绣的敲门砖。”

4D5DC

随着我国对文化产业关注度逐渐增强,“文化觉醒”“非遗技艺复兴”等词频频出现。身处时代浪潮,我辈青年学子当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挖掘苏绣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体会其背后蕴含的民族精神,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道路。希望未来如卢建英老师期盼的那样,有更多人愿意热爱苏绣、投身苏绣、扎根苏绣,让这门独特瑰丽的非遗技艺薪火不断、代代相传。

(机电学院 文/李佳骏 王璎珞 图/马雨璐 张伟峻 审核/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