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三农发展第一线,探索浙江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经验模式,增强青年大学生的社会担当和责任意识,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积蓄青春动能,7月25日至27日,来自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的“乡村共富,浙里巧行”——浙南乡村振兴实践调研项目实践队在刘锦林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浙江省台州市垟根村、乐清市下山头村、永嘉县云岭乡南陈村,深入基层,扎根群众,求索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之方。
“以文会友,柚见花开”——探寻产业振兴之路
7月25日,社会实践队踏上了前往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垟根村的旅程。这里三面群山环抱,风光迷人,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山地资源丰富,是玉环市重点文旦生产基地。垟根文旦素有“天下第一柚”的美称。在这次实践中,文旦柚产业化发展状况成了实践队关注的重点。
文旦柚作为玉环垟根村的特色农产品,以其优质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备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自20世纪80年代,垟根村抓住文旦柚的发展机遇,村民集体参与文旦柚种植,将其打造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走上了具有垟根特色的文旦产业化道路。小小果柚,实打实帮助全村600多户实现了共同富裕!
初入乡村,每家每户家门口的枝枝柚树一下子就引起了实践队员的兴趣,往村深处走,巨大的文旦柚吉祥物憨态可掬。实践队员们来到垟根村的文旦柚产业发展基地-柚见花开“共富工坊”,深入了解文旦柚种植介绍和产品发展。据了解,垟根村注重生态种植,采用有机肥料和绿色防治技术,确保文旦柚的品质和安全。栽培过程中,农民们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要求进行科学管理,确保优质果实的产出。
文旦果汁、文旦精油、面膜、香皂、护肤品……展览馆内不只是文旦柚,各种衍生品让实践队员目不暇接。垟根村将文旦柚种植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农业,还开展了产业化经营。他们积极探索市场需求,加大产品品牌化和市场营销力度,拓宽销售渠道,并与企业合作,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增值。通过产业化的方式,垟根村实现了文旦柚的高效盈利,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玉环柚数字博物馆,队员们惊叹于其丰富的文旦柚子产业文化展示。博物馆内展示了玉环特有的柚子品种、种植技术以及柚子的历史和发展过程。队员们通过观看各种展示和听取专业解说,深入了解了玉环市柚子产业的历史发展以及村党委政府,农民们为推动乡村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从单一文旦种植销售到文旦大院、文旦花开创意园、“柚见山谷”房车营地等特色项目相继落地。
参观中,实践队遇见了在田间忙碌套袋的果农,实践队员亲自尝试了文旦柚套袋劳动。实践队员们与当地农民交流,了解了他们对文旦柚产业化发展的体会和收获。当地驻村书记表示,通过参与文旦产业化农业,他们的收入得以提升,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全村农民成功走上了致富之路。
文旦柚产业化的成功实践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以文旦柚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乡村经济得到了有效的推动,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乡村面貌逐渐焕然一新。
“铁定有趣,三金共富”——擘画未来乡村之景
7月26日,社会实践队前往浙江省乐清市下山头村,了解下山头村从“三无”村到“三金”村的蝶变历史,探究其如何一步一步绘就未来乡村之景,实现共同富裕。
实践队跟随村工作人员的步伐,来到了下山头村党群服务中心。经工作人员介绍,实践队了解到下山头村采用村企共建、能人带动、民营经济助力的共富机制,用租金、股金、薪金三金合一的方式增加村民收入。村子自启动“无废乡村”建设以来,始终践行“两山”理念,形成了以铁皮石斛、特色水果为核心,农旅结合的新格局。通过村里的实时动态电子显示屏,实践队感受到了下山头村作为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的先进性。
接着,实践队前往下山头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在这里,老人们积极参与村里组织的写书法、做手工、听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下山头村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将共富成果惠及于民。
随后,实践队参观了石斛文化园。一进入园区,成片石斛映入眼帘,森林气息扑面而来。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实践队了解到石斛的丰厚效用、经济价值和加工方法等,直接感受到了生态致富的优势。
紧接着,实践队前往石斛文化馆。在这里,实践队进一步深入了解到下山头村采用“铁皮石斛+文创旅游”模式打造铁定溜溜乐园以及铁皮石斛的深加工和衍生产品,了解下山头村是如何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方式。
最后,实践队与村干部开展了座谈交流会。村干部向实践队详细介绍了下山头村整治环境、生态致富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打造冰雪世界的计划,肯定了乡贤方玉友对下山头村的重大贡献。队员们也向村干部请教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经验方法,村干部表示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
“泉域风光,温暖南陈”——求索生态振兴之方
7月27日 ,社会实践队前往浙江省乐清县云岭乡南陈村,探究南陈村乡村振兴新模式。
实践队沿着云鹤公路来到南陈村,一路上青山绿水。首先,实践队来到南陈村党务群众服务中心,了解南陈村的发展历史。近年来,南陈村深入实施“生态立村、农业强基、旅游富民”三大战略,从偏远的小山村蜕变为省级旅游景区,彻底摘下了贫困落后的帽子。
接着,实践队在当地村民带领下参观民房。民房已经翻新,只待装修,便可投入民宿运营。在村民介绍下,实践队了解当地已成立由村集体和全体村民入股的永嘉县南陈农旅有限公司,全面整合开发村里闲置的土地、山林等资源,形成“农民出土地、公司出资金、大家得利益”的“共富模式”。
随后,村委会委员潘鑫带领实践队前往南陈村金丝楠木博物馆。实践队了解到南陈村聚焦主题文化挖掘,通过改建两馆一院一礼堂,传播乡村文化历史和发展故事。
潘鑫向实践队介绍,村内种植了杨梅、蓝莓、蒲瓜梨、猕猴桃等水果1600余亩,建成了由10万多棵红梅、茶花、紫薇等名贵花木组成的花海,打造生态农业休闲园项目,解决了上百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随后,实践队与村党支部书记潘武杰开展座谈交流。从开启南陈休闲观光1.0时代,到迎来南陈温泉度假2.0时代,再到推动一二三产融合3.0时代,以潘武杰为代表的乡贤们,依靠村干部,团结村民,推动南陈村蝶变。实践队向他询问关于实现乡村振兴的经验,他表示乡村振兴离不开四点:第一,立足特色资源;第二,带动老百姓参与;第三,吸引客流;第四,借力国家政策。
此次实践加深了实践队员对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理解,队员们认识到乡村振兴需立足乡村特色,整合资源优势,实现共同富裕,并纷纷表示将继续关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把所学融入社会发展中,以青春之我助力乡村振兴,在生活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文/翁燕栖 赵嘉伟 陶越越 图/周明皞 曹冯 万佳熠 审核/谢丹 刘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