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至20日,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川’教启新程 ‘管’语润山乡”暑期社会实践队联合“子集·山行”项目团队,走进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和广元青川县开展暑期实践,通过支教助学助力乡村儿童成长,探访北川地震遗址体悟抗震救灾精神,开展校警企三方合作探索低空经济发展,深入非遗工坊了解传统技艺文化,调研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模式,在助力乡村教育、文化、经济发展等多个维度均发挥积极作用,让队员们在过实践过程中收获成长。
暑期辅导融素养 趣味科普润乡校
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关注留守儿童成长,8月10日至18日,实践队分别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以及广元市青川县开展暑期课堂。采用“精准教学+红色科普”模式,针对性开展学业辅导、主题科普及特色素质教育教育活动。


“五同”课堂展风采,多方合作启新篇
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践队与青川县凉水镇人民政府共同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回访乐安镇中心校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8月19日,在乐安镇中心小学,实践队与嘉兴“韵益爱心”服务队共同精心策划了“五同”课堂(同颂一首友谊诗、同上一堂国防课、同筑一个航空梦、同品一顿家乡餐、同走一条放学路),旨在增进川方儿童、嘉兴儿童与西工大青年之间的情谊。


访北川地震残迹 悟伟大抗战精神
8月13日,实践队探访“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与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实地所见深深震撼了每一位队员——断裂的公路、加固的房屋、遇难者名单与照片墙,每一幕都直击人心。此次参访让队员直观认识灾害破坏力,也感受到灾后重建的艰辛与希望,读懂人类的坚韧与团结。未来,实践队将持续深化实地考察,以热血与实干助力社会发展,让抗震救灾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低空经济兴基地 校警企三方共建
结合学院科研特色,8月11日至14日,实践队员先后走进北川科技城通航展示中心、温高欢委员心沐计划联合工作室、北川羌族自治县公安局机场警务室,开展校警企三方合作探寻实践,为低空经济注入安全动能,同时搭建学校与无人机产业沟通桥梁,深化对基层治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认知。


非遗体验承古韵 文旅助力乡村兴
为了深入了解各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与技术体系,了解城市文旅特色与长期发展机制,8月11日-13日,实践队员先后走入水磨漆工坊、羌绣工坊、传奇金丝楠艺术馆、草编工坊和石椅羌寨,在非遗传承人的讲授下进行体验,更深刻体会传统技艺千百年的知识积累、文化沉淀,以及传承者守护历史、延续技艺的坚守。

同时,实践队员先后参观了北川大熊猫基地、大禹文化陈列馆,仔细观察了大熊猫日常活动状态,同时记录下游客承载量、游览路线设计等旅游开发相关信息,认真记录陈列馆的展品分类、展示逻辑及文化内涵呈现途径,同时就运营管理、文化传播方式以及研学旅行线路开发等内容,与导览员展开深入交流。

短暂的时光,承载着满满的收获与感动。西北工业大学“川”教启新程,“管”语润山乡暑期社会实践队以教育帮扶为笔,绘就乡村儿童成长蓝图,以多元探索为墨,勾勒地方发展多彩画卷。队员们在抗震救灾精神中汲取力量,于校警企合作中开拓视野,从非遗传承里触摸文化根脉,在文旅调研中思索发展路径。未来,实践队也将继续秉持热忱,带着这份珍贵经历笃定前行,让青春在为乡村振兴与地方建设添砖加瓦的进程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文字/管理学院巩雪、肖阳
图片/管理学院万世强
审核/管理学院王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