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调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理论调研 >> 正文
引育并举: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发布时间:2023-03-17 作者:和舒越 顾思敏 叶恒语 

新时代以来,坚定不移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强力释放关爱农民、发展农业、振兴农村的强烈信号。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我国农业现代化事业迈出坚定步伐,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才,没有一支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扎根乡村,乡村振兴就失去了重要依托,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意识,着眼于人,着力于人,引育并举,使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充分涌流,打牢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

发展产业,聚拢人才。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要实现乡村对人才的吸引,首要的是要改善乡村的经济状况,产业发展不仅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乡村哺育人才的重要平台。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把推动农村产业升级、走新型农业发展之路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精细型农业,着力推动农业生产由单纯的增量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现象,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新格局,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使生产要素优先向农流动,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业农村的增值空间。筑牢农村的经济基础,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迈向新台阶,进而有效吸引人才返回农村、留在农村、扎根农村,从而激发农村发展的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持续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构建体系,延揽人才。首先,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民是乡村振兴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抓住了农民这一主体,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要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教育内容的时效性上要充分保障,因地制宜,和高校、企业联动,改变以往农民培训低质重复的局面,切实增强农民参与培训的获得感,着力打造一大批能力突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其次,统筹推进乡村各类公共服务人才培养,补齐农村人才发展短板,持续加大对科技下乡,大学生农村支教,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支持力度,组织和实施高校毕业生和党员干部基层成长计划,支持青年人才在广阔平台上挑大梁、当主角,推动形成乡村人才“雁阵格局”和成长梯队。再次,完善政策服务,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人才,实施差别化政策措施。破除农村人才引育的体制性障碍,研究和制定针对性强的涉农人才政策,为农村人才成长提供良好政策环境,形成求贤若渴,惜才如金的生动局面。围绕农村人才的成长成才需求推出一系列富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综合运用公务员招录制度,专业人才引进政策等多种方式,让党对乡村振兴人才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用更加开放,灵活、有效的人才政策鼓励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施展才干。

软硬兼修,稳定人才。一是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水平。全面改善农村的水电网路气状况,从根本上改观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数量偏少,质量偏低,与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现代农村不匹配的局面,实施“快递进村”工程,畅通城乡间物流、信息的交流通道,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方便性、可及性。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推动基础教育、医疗保险、养老等公共性资源在乡村的优化配置,着力解决乡村人才的后顾之忧,办好民生实事,为人才在城乡间流动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增强人才对美丽乡村的认同度和接纳度。三是坚持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强化人才保障,深化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制度改革,坚持广招英才与高效用才相统一,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

21世纪,人才是创新创造的主体,也是推动乡村发展提质升级的战略性资源。科技与人才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二者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只有搭建好平台、创造好机遇,进一步细化和优化人才服务政策,用乡村振兴的干事创业的广阔磨砺人才,用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激励人才,用充实的关爱关怀呵护人才,努力营造珍惜爱护珍人才,充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使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硬核”引擎,才能确保人才活力在乡村振兴的历史伟业中充分涌流,谱写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新篇章。

(本文于2021年12月7日首发在陕西网三农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