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千年文化精粹融入社区生活,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7月10日,西北工业大学“韵书画壁 古韵丝程”实践队带着山西文化研学的丰硕成果,走进韩森寨街道华清学府城社区,为社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体验课。活动聚焦壁画艺术与书法精髓,通过知识讲解与亲身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次活动由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艺术教育中心指导,学生书画协会承办,旨在播撒文化种子,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溯源壁画,解码千年壁间风华
活动伊始,实践队员王玉珏结合实践队在山西博物院、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云冈石窟、大同博物馆等地的深度研学见闻,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堂生动的“壁画入门课”。她以精美的图片资料为引,首先阐释了壁画承载的历史文化含义——它们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立体史书”,是宗教信仰、礼仪制度、艺术审美的综合体现。随后,王玉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壁画的主要分类,从宏伟的殿堂壁画、神秘的墓室壁画到瑰丽的石窟壁画,勾勒出中国壁画艺术的壮阔谱系。

她着重强调了壁画保护的紧迫性与意义。借助山西之行观察到的实例,她讲述了壁画因自然侵蚀、人为因素面临的脆弱处境,以及现代科技在保护修复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每一片斑驳的色彩,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珍宝,守护它们,就是守护我们文明的根脉。”王玉珏的讲解,将厚重的历史与现实的关怀紧密结合,激发了孩子们对这份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
墨韵书香,引领笔尖上的传承
理论浸润之后,实践队员田铭翔接过接力棒,带领孩子们步入墨香四溢的书法世界。他首先从汉字的起源与美感讲起,强调书法不仅是书写技能,更是修身养性、传承文化的艺术。田铭翔以“永字八法”为基,形象地拆解了汉字的基本笔画精髓,并亲自示范毛笔的正确握持姿势与运笔技巧。

“手腕放松,指实掌虚,呼吸均匀,让笔锋在纸上自然游走。”田铭翔耐心地指导着。他特别讲解了不同书体的特点,并鼓励孩子们从基础笔画练起,体会提按转折间的力道与韵律。清晰易懂的讲解和标准的示范,让孩子们对这门古老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童心执笔,方寸书签承古意
知识讲解环节后,活动迎来了最受期待的实践环节——小朋友们亲笔书写书法,并创作属于自己的书签。在实践队员们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铺开宣纸,蘸饱墨汁,开始认真地练习基本笔画。从略显生涩的横竖撇捺,到逐渐找到感觉,现场洋溢着专注与探索的氛围。

练习过后,孩子们将学习成果凝聚于一张张精美的书签上。田铭翔和其他队员穿梭其间,手把手指导布局、纠正笔法。当一幅幅虽显稚嫩却饱含诚意、墨迹未干的书法书签完成时,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成功的喜悦和自豪的笑容。这方寸书签,不仅承载着孩子们初次执笔的成果,更成为连接他们与传统文化的第一座小小桥梁。
此次社区之行,是“韵书画壁 古韵丝程”实践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践行文化传承使命的又一次坚实步伐。队员们以壁画为匙,为孩子们打开历史之门;以笔墨为媒,在他们心田播下热爱传统的种子。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深化“游-学-研-传”模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清泉,流淌进更广阔的天地。
(文字/陆煜祺
图片/刘国明
审核/樊文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