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科学实行地摊经济,“烟火气”与“文明”同行
发布时间:2023-03-04 作者:于金浪 屈佩 汪逸凡 宇文晟 

寒假期间,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聚焦城市微容,共迎文明新城”实践队员们走进自己的家乡,在采访中总结家乡政府的措施和百姓对于地摊经济的看法,探寻城市变迁中的“烟火气”。

图为实践队员屈佩在湖南省衡阳市进行走访调研

不管是街边的小吃还是菜摊,地摊的存在虽然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容市貌,但却也实打实地为城市增添了活力,保障了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实践队员们在实践期间调研了自己家乡的地摊经济发展状况。

图为实践队员屈佩在水果摊进行调研

图为实践队员于金浪在四川省达州市北外镇的一处地摊进行调研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管理无证经营,推动城市文明建设,从国家到地方纷纷颁布政策,自上而下整改地摊。2003年3月,国务院实施《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规定任何人都不能从事无证经营,全面禁止了地摊现象;到2008年,全国掀起一股“文明风”,各地把“城市形象”放在了城市发展的首位目标,对地摊经济的管理进一步严起来;2017年8月,国务院发布《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重新定义无照经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摊经济的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屈佩在进行资料收集

接着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6月,李克强总理指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其后多个省市继续开放地摊经济,这无疑将给疫情防控中的国家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一定程度上帮助经济有序恢复。

一、基本情况

以四川达州为例,摆地摊投入少,门槛低,流动性大,摊主以低收入、就业难群体为主,多为来自农村的中老年人,摆摊时间集中于上午7到10点,下午2到5点,地点集中于农贸市场旁边的大街上和各小区的门口,这些地方通常人流量大,便于更快销售瓜果蔬菜等。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地摊经济受到进一步打击,不仅可摆摊的时间更短,地点更少,可能会面临封闭管理甚至被拉去隔离的情况,同时执法管理人员督察也更加严格,经常出现摊主不敢摆摊,顾客不敢购买的情况。

图为摆摊被城管撵走的老爷爷

二、典型案例

在地摊经济中,较为典型的便是以烧烤夜宵为例的夜市经济。经实践队员调研发现,夜市经济受到疫情影响较大,以所采访的两家烧烤摊为例,主要受以下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疫情期间的封控,不能出摊,影响正常营业;二是疫情期间客流量减少,影响营业收入。客源主要还是老顾客,引流困难。应对措施也比较单一,根据材料小幅度抬升价格或引进新种类烧烤来吸引顾客或者延长出摊时间。

图为实践队员屈佩调研的烧烤摊主进行烧烤制作

三、城管部门措施

实践队员们在调研时发现:在湖南衡阳的市区,地摊会有城管部门进行引导,所采取的措施如下:一是由执法人员向摊贩宣传解读相关政策规定,引导摊主在符合摆摊设点的规定区域内经营,更好地活跃夜经济、促进就业、方便市民;二是由城管局将对临时集中摆放摊点的摊主进行备案登记,并对各摊点实行分区域分类别、控制数量,规范化管理,切实维护好城市的市容环境秩序。三是针对特殊情况准备预案,城管执法大队24小时应急备勤,每天出动40人次执岗执勤,专门成立30人的应急分队,对占道经营、流动商贩严格管理以保障春节交通畅通。

群众利益无小事,小地摊孕育大民生。在疫情冲击下,地摊经济受到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发展地摊经济来回复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保就业、促民生的持久之策,发展城市、城镇独具特色的地摊文化、也是各地建设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浓墨重彩的一笔。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摊的政策管理经历了“严—松—严—松”的曲折变化,事实证明,文明城市建设与地摊经济并不矛盾,只要采取正确措施保障兼容发展,我们的城市不仅可以充满烟火气,也会更美观。

(电子信息学院 图/于金浪 屈佩 审核/高敏 王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