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赶去“北大”,来一场乡村振兴的震撼吧!
发布时间:2024-03-05 作者:“青春行动——我为社区做件事”实践队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这是中国乡村振兴“三步走”计划的“第二步”。

新青年奔赴新梦想,新征程亟需新能量。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03072101团支部在班主任任树伟的指导下,组建“青春行动——我为社区办实事”寒假社会实践队。

2024年2月18日至23日,实践队从“东大”赶赴“北大”,在西安市高新区东大街道北大村开展乡村振兴专题综合性实践活动。

北大村在哪里?

北大村位于东大街办东南1公里的沣河和高冠河西岸。据《长安县地名志》记载,北大村由古时崖头巷发展而来,因为地处东大村之北,自1857年起得名北大村。

北大村什么样?

“一村一景、一村一特、一村一韵”是北大村的发展特色。北大村大力发展水稻立体套养、农田认领、农耕实践与观光旅游等创新模式,进而推动乡村振兴这项核心工作。

“农旅融合”合以“中医农业”

实践队参观调研了北大村水稻生产基地,了解了“水稻+水产+旅游观光”的新型农业运作方式及实际成效。实践队通过交流得知,北大村村民们采取“中医农业”模式,种出了北大村特有的香甜软糯、醇厚回甘的生态米

2017年、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诞生之年,在北大村村委会的领导下,村民们自愿将土地合并,建立起股份经济合作社,让各户收入变得更加可观。

北大村还与地方企业合作,在稻田里引入观光设备,将“农旅融合”这一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落实到位。

北大村兼顾农旅建设(网红经济、流量经济)。实践队了解到,村庄东、西侧建有两家民宿。独特的稻田风光、缓慢悠闲的村野时光近年来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住宿,为北大村的“农旅融合”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乡村“菜园子”构筑城市“菜银行”

北大村建设有占地40亩的共享菜园。“你拿钱、我种地”的菜地共享理念给村民带来了又一笔不小的收入。同时,顾客们也如期得到了新鲜绿色的农家蔬菜,顺顺当当促成了“双赢”局面。

走访文明户,踏入乡亲屋

今年2月22日下午,实践队在村委会干部的引导下,先后采访了两位十星级文明户——一位退伍军人、一位外卖员。

退伍军人爷爷是中国农村典型的“留守老人”,子女们为了家中生计外出打工,老人则是留居村中,通过加入合作社自田自耕自卖来增补家用。爷爷特别表示,传统种植模式下的农作物受恶劣气候影响很大,“看天吃饭”的现象仍然普遍。

外卖员叔叔则对中国农村的教育公平问题表达了强烈关切。他表示,北大村“升学难”的问题比较严重,城市、乡村教育沟壑仍在扩张。在“择优录取”的背景下,“城强乡弱”的客观事实不容改变,农村父母为了孩子升学攒钱去城里买房、农村年轻教师为工薪待遇撤回城市的真实现象难以忽略,农村娃娃上学成本并没有得到有效削减。叔叔认为,教育行业的城乡协调发展与“留守儿童”问题、“教育失衡”问题息息相关。

用热诚回馈老家,用热爱照亮乡土

在与村支书取得联系后,队长李玉林得知当地小学在实践期间未开学,于是与团队成员讨论,总结了成员在各个学科的学习经验,形成了演示文件与讲稿,前往四川省旺苍中学与高三学生分享

在与当地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实践队真正“身临其境”,充分观察到了边远地区学生考学的不易,也使出了各自的“浑身解数”来帮助他们。

知乡土之事,立鸿鹄之志

此次实践结束后,实践队成员对本次活动经历细嚼慢咽,最终明确了未来奋斗的两个目标:

第一,以青春力量助力“互联网+教育”发展,用新技术推动国家教育公平;

第二,结合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具体实践,将突发恶劣天气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降到最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践队坚信,越来越多的年轻血液会加入乡村振兴的队伍,无数新知识与新技术将涌入到基层乡村。终有一天,教育资源能跨越“城乡沟壑”;春耕秋收能赶上新工业化热潮,恶劣天气将不会吞噬乡亲心头的“金米银粮”

(航海学院 图/“青春行动——我为社区做件事”实践队 文/李玉林 毛雨正 审核/刘朝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