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8月11日,西北工业大学“六省红途·化燃青春”实践队8名师生跨越鲁豫苏鄂辽陕6省,以“三下乡”为契机,用“沉浸式研学+跨学科创作+数字化科普”模式,开启红色历史中的科技解码之旅。
实践队聚焦战地制硝、马兰造纸等红色故事,创新构建“历史溯源+实验还原”科普体系。走进胶东军区新华制药厂、红旗渠红色教育基地、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十二所、丹东天桥沟抗联遗址和抗美援朝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多处红色地标,队员化身“红色科技讲解员”:将南泥湾马兰草经沸水浸泡、石灰乳淬制,3分钟内转化为韧性纸张,重现《解放日报》用纸难题的解决过程;讲解柳树皮连续反应,模拟阿司匹林制备,还原救治200万患者的“战地药方”;做石英岩滴定实验,以碳酸钙沉淀声响注解凿山修渠史诗。此次活动累计直播超500分钟,辐射全国多所中小学。不少学校将实验纳入暑期作业,革命老区学生看完“战地消毒水”实验后,还自发用日常材料复刻。
这场跨越六省的红色研学,不仅让红色历史中的科技智慧从文献走向现实,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科学报国”的种子,让先辈们在困境中坚守创新的精神,通过一次次实验、一场场直播,成为激励新一代青年勇攀科技高峰、传承红色基因的不竭动力。

图为实践队员参访红色基地示意图

图为实践队员直播讲解航天材料的发展与特性

图为河南省西平县三里湾小学学生跟随直播制作“再生纸”
(投稿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
文字/蓝彩月
审核/姚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