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往昔忆苦思甜,携手今朝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21-08-09 作者:艾睿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重拾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是每个新时代青年不可推诿的责任。7月27日,西北工业大学“追思百年路,寻赣觅初心”实践队,为了学习井冈山精神,前往江西省井冈山进行社会调研,学习了新时代井冈山精神,深入了解当年红军在井冈山上的英雄事迹,并对为革命逝去的烈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愿薪火相传,美德不灭。

7月27日,社会实践小队全体集合,动身前往井冈山市区,对当地居民进行红色文化相关问卷调查。总体而言,在党的关怀中,历经数十年摸索前进,井冈山市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小山村,在党的正确引导与当地人民因地因时制宜发展下,当地经济蒸蒸日上,尽管如此,当地居民并没有忘记那铭记于骨髓的红色精神。新一代井冈山青年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对往昔他们怀着敬意,对未来他们充满希望。

图为实践队队员于井冈山市区进行问卷调查

7月28日清晨,实践队动身前往茨坪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并采访了革命烈士曾志的后代。谈吐之间,透露出的是对先辈的敬仰以及身为烈士后代的自豪。中国共产党党史很薄,似乎百余页书页便可以将其叙说;党史很厚,那个英雄辈出的短暂岁月,宛若一场天火,目之所及,尽是一片耀眼的光。因为在那样的岁月里,总有那样一群人,他们为了人民,为了信仰将生命染红在一个注定属于铁与血的战场,曾志烈士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她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参与组织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和知识分子政策,使大批老干部和科技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她最放心不下的便是永远沉眠在小井的战友。”曾志烈士在任期间也曾多次返回井冈山,在战友墓前,泣不成声。“你们一定要认真为新中国的建设努力奋斗”这是蔡先生对大家的嘱咐,传承先辈的奉献精神,新时代青年是新中国用不熄灭的薪火。

图为实践队员在蔡先生的带领下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7月28日下午,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心怀哀思,在高耸的石碑前,实践队沉思良久,在上山的途中,有一片碑林,上面记载着无数烈士对革命胜利必胜的信念,以及对后辈建设祖国的殷殷期望。或许这样一段掺杂血与泪,勇与谋的鲜活的历史,更像是凝练了的春秋战国,纷飞开来的汉唐天下。每一块石碑的背后,都是血与泪的斗争,每一块石碑都承载着先辈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等待后辈将其传承发扬。

图为实践队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的合影

随后,实践队队员来到了毛泽东故居,回顾伟人曾经的点点滴滴,谁又能想到,在这一座座土墙灰瓦的普通农舍下,生活着一位改变全中国的伟人,从堂屋到卧室,从廊檐到会客室。这里记录这这位伟人的生活日常,看着一座座石屋,实践队员感受到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在这占地不大的故居当中,处处体现着革命烈士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队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井冈山精神,这也将激励新时代的青年不断向前。

图为毛泽东故居

7月29日上午,实践队员前往黄洋界革命旧址。黄洋界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五大哨口之一,坡陡路狭,地势险峻。1928年8月30,红军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依托黄洋界哨口工事,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当年的战火早已不在,唯有先辈们的智慧与艰苦奋斗的精神穿过时间厚重的攀岩,为世人所聆听。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上,实践队员看到了当年纂刻的《西江月.井冈山》实践队队员在纪念碑前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示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

图为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前合影

“先辈能做的只是铺路,而真正建设和开拓道路的,永远是你们新时代的青年” 蔡先生的谆谆教诲给予了实践队员很深刻的印象,实践队员感慨于前辈们在井冈山上的艰苦奋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追忆往昔忆苦思甜,携手今朝砥砺前行。身为新一代青年与西工大学子,投身祖国建设。传承井冈山精神。愿薪火相传,美德不灭。

(图片/熊震宇 审核/张轩 王兆旭)